Page 5 - 《图书馆资讯》2023,no.1
P. 5
图书馆资讯 2023,no.1 总第 77 期
书馆发布馆藏稿抄本文献 165 种 655 册;南京图书馆发布了“清人文集数据库”,
共收录清人文集 399 种,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数字影像;云南省图书馆
发布馆藏善本 63 部 381 册,图像 50604 拍;苏州图书馆发布馆藏古籍数字资源
888 部;中山大学图书馆发布了一批颇具该馆特色的碑帖文献数字资源。
本次资源发布后,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到 13 万部(件),
其中,国图建设的“中华古籍资源库”发布超过 10.2 万部(件)。王红蕾说,“中
华古籍资源库”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、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
享发布平台。
古籍资源既要“用得上”,还要“用得好”
2022 年 10 月,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实施《2021—2035 年国
家古籍工作规划》,“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”正是四项重点实施工程之一。近年来,
全国古籍登记工作让 3000 万册件古籍有了“身份证”,未来,让更多古籍“上线”
与读者见面,将是我国古籍工作的一大重点。
古籍数字化平衡了“藏”与“用”的矛盾,让古籍资源“用得上”,未来,
更要“用得好”。学者们对古籍数字资源的深度利用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。
浙江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晨认为,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可以更好地呈现
资源的利用价值,接下来,可以进一步就已发布的资源进行深度揭示,进一步打
通资源和发布平台,提供一站式检索,将资源聚合起来,这样的利用效果会更好。
刘蔷也表示,期待能有一个与古籍数字化资源相匹配的古籍数字目录,以便实现
一站式检索。
杨海峥认为,目前古籍数字化发展迅速,百花齐放,各类数据库和古籍数字
化平台纷纷涌现,多样化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很大便利,另一方面也应进行协调
统一,建立更加规范的数据规范标准,使得古籍数字化的资源有保证,达到方便
使用的学术水准。杨海峥说,2022 年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
工作的意见》,专门强调要“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,实现古籍数字化资
源汇聚共享”,国图联合全国古籍存藏单位把古籍数字资源进行统一与整合,形
成公益性平台,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,是未来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。
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3